总之,仅就文献调查与汇辑而言,距离编辑一部《桥川时雄全集》尚远,而对桥川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又须以完备的史料文献作为基础。
(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德川初期日本型区域秩序的构建与学术道统的“自立”
——以“儒学者”林罗山的外交文书和思想矛盾为中心
王来特
17世纪初,日本德川政权建立之后,虽然改变了丰臣秀吉时期过度武力扩张的政策,但仍以构建日本主导的区域秩序为目标。这样的对外交涉方针,要求相应的思想文化配合,而随着德川幕府治下社会稳定发展,经济上对外依存度降低,贸易上本国主导权上升,日本的儒学者也产生了对来自中国的思想学说进行质疑、解构并进而进行再构筑的冲动。从脱出中国思想影响一面而言,日本儒学者的此种努力固可视为寻求学术道统之自立,但从其配合德川幕府的意识形态一面来看,则颇与“自立”之名相乖离。但儒学者与幕府之关系亦因人而异,需要分别进行个案考察,而本文则拟选取林罗山(1583—1657)为考察对象。众所周知,林罗山是少有的既被归为德川时期的儒学者,同时又在幕府身居要职,并且参与过对中国交涉事务的人物,以学说配合幕府政策,于他应为理所当然之事。但细查罗山言说可知不尽如此,其所论有令“幕下变乎色”而不悦者,其著述亦可见为调适“己见”与“上见”的折中之举。本文拟在考察林罗山参与起草的对中国交涉文书的基础上,结合其行迹与著述对此予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