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人,让我感觉是一个活在古代山水名画里的人。有梅花和杨柳为伴,他吹箫弹琴,吟诗作词,仿佛是神仙中人。
这样的人,好像是从魏晋时代的竹林走出来,好像是金庸先生笔下那东海桃花岛上隐居的世外高人。
其实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是个十足的错觉。
这位姜白石虽然年纪轻轻就以才华闻名于世,却是少年丧父,孤贫无依,与姐姐相依为命。稍长后屡试不第,仕途坎坷,终生以布衣漂泊江湖。由于他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为门下清客,谋取生计,可谓是一生流离困顿。
关于“白石道人”这一自号的来历,还有段故事:姜夔平素为人清高,荦荦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张鉴死后,姜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禄。晚年多旅食杭嘉湖之间。
当寓居武康时,他的住处曾与白石洞天为邻。有位名叫潘转翁的人打趣地叫他“白石道人”。姜夔一笑,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姜白石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
二十九、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