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学思想的发展
两宋史学思想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960年)至仁宗庆历元年前,即康定元年(1040年)前。这一时期史学思想没有大的突破。这一时期学术思潮的主旨是“尊王”、“求鉴”。孙复等的《春秋》学,强调“尊王”,适应了北宋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的需要。太宗、真宗时期完成的四大部书,即《太平御览》一千卷,《太平广记》五百卷,《文苑英华》一千卷及《册府元龟》一千卷,突出文化学术及史学编纂主旨,这就是求历史的“龟鉴”。
这一阶段史学思想没有大的创新,但新的因素已经萌发,经学上要求“不惑传注”,反对墨守旧说,提倡致世的主张。
第二阶段是从庆历元年(1041年)至北宋灭亡(1127年),这一阶段史学思想的主题是“资鉴”、“求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两部不同风格的史著,就史书体裁说,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但两者都强调从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以史学作为“资治”的途径。庆历年间疑经惑古与发明经旨两方面结合,导致理学勃起。从欧阳修、程颐到邵雍都在求历史盛衰之“理”。如果说庐陵史学还只是提出历史盛衰之理的话,那么,程颐则是全面论述天理支配社会兴衰的思想家。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是把宇宙与人类社会打通,论述历史的皇帝王霸发展各个阶段,以元会运世周期说,解释历史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