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部分条件谈妥后,日本方面派出一个先遣队来到成都,先行察看文物,计定包装计划,商讨运输线路、文物保险等事宜,并专门带来了摄影师,为预展的文物拍照,做展出前的预热、宣传工作。此时,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正在省博物馆展厅对外展出。中国方面派出由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修复专家杨晓邬等人负责监督和协助日方的拍摄工作。
当拍摄工作开始后,日方工作人员连同摄影师,一副狂傲骄横、目空一切、恣意妄为之态,压根就不把考古研究所派出的专家杨晓邬等人放在眼里。按照杨晓邬等专家的要求,展厅中的文物在拍照时,必须在地上加铺软垫,且由中方人员亲自动手移动文物。因为就这批文物的材质、习性以及修复后器身各部位的承受力等等,杨晓邬等修复专家了如指掌。在移动时他们会注意到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节,不至于造成大的闪失。但几个日本人特别是年轻气盛人高马大的摄影师却不吃这一套。他将几张白纸铺在展厅的硬质水磨石上,置杨晓邬多次建议于不顾,并胆大包天地撇开中方人员,开始和同伴把一件又一件文物,搬来倒去来回调整位置以便拍照。当摄影师对着一件玉璋拍了几张之后,感觉不甚满意,于是放下相机亲自上前拿起玉璋来回翻腾,以便调整出一个最佳的角度。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一恍惚间,沉重的玉璋突然脱手,“咣”地一下掉在了铺有两层白纸的水磨石地面上。随着“砰砰”几声清脆的响动,玉璋当场被摔成几截,四散于地下。眼看着文物被摔碎,中方人员无不惊骇,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着对方和脚下的器物,心中迸发出痛楚与怨恨之情。但日本的那位摄影师仍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满不在乎地站起身,准备继续拍摄这件玉璋。在他的心目中,或许这件经自己之手亲自摔碎了的中国文物,更富有刺激性和拍摄灵感,就像当年他的同胞在南京大屠杀中的表现一样。但此时的成都毕竟不是当年的南京。杨晓邬等人当场以东道主的身份高声喝令对方停止一切操作,开始针对这件玉璋做各方面的善后处理工作。正在众人面带惊恐之色分头忙碌之时,无事可做又颇感无聊的日本摄影师,从身旁一个同仁手中要过了中日双方签署的文物保价单,当翻到这件玉璋时,保单上清清楚楚地填写着3500万美金。这位摄影师看罢,嘴猛地大张,眼珠往上一翻,腿一软,高度1.83米、重约一百公斤的身子,如同被飓风蓦然拔起的电线杆,在空中摇摆晃动了几下,“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手里那叠保价单飘飘悠悠地落到了被摔碎的玉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