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乎”“焉”“耳”“尔”“矣”“也”“邪”“耶”“哉”“与”“者”等都是产生于上古,中古时也有较多使用,而到了唐五代,则主要使用在一些文言色彩较浓的文献中,用法也较单一,至于接近口语的文献则较少使用。例外的是“也”,由于新功能(表现时相关性)的发展,白话文献中使用仍然较多。孙锡信对这一时期文言语气词的使用情况概括得挺好:“文言语气词不仅在文人的仿古之作中沿用,在口语和接近口语的文献中也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口语与文言脱节以后,口语中使用文言语气词有如穿靴戴帽,时有尺寸不合的情况,这就使口语文献中的文言语气词发生某些变化;其一是口语文献中文言语气词的使用不甚规范,表现出变的趋势;其二是有的文言语气词在运用中发生音变或滋生新的用法,表现出与上古、中古不同的面貌。”[1]
三、几个源于上古、中古的语气词
各语气词的具体用法及数量在“晚唐五代语气词系统”一节里有详细讨论,此处简单介绍几个从上古、中古传承而来的语气词,重点谈谈它们在唐代以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