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武帝即位后,下诏推举贤良之士。董仲舒应召,有人问他说:"先生自办学堂,志在育人讲学,难道先生的志向变了吗?"
董仲舒回答道:"我的志向是救国救民,未曾有半点改变。先前我教导弟子,乃是志不得伸所采取的权宜之策,如今新帝诚心求贤,势已大变,我又怎能无动于衷呢?"
武帝召见了董仲舒,当面向他说:"得到天下的符号的符命是什么?灾异变乱因何而起?性命寿夭为何不同?"
董仲舒都一一作了回答。他重点强调,人要安身立命,成就大业,首先要度势而为,不可强求。不能正确研判形势,顺其天道,灾异变乱必起,人也难保善终。
他还说:"人要自存,先要度势,何况帝王之道呢?对形势失于判断,便会造成种种谬误,祸自难解。帝王重在任贤用能,而不是事事自为,这是形势使然。岂会因一人而改变?认识不到这一点,纵是周文王也会劳而无功的。”
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出,董仲舒深谙谋势之道,他懂得,只顾埋头做事,不善于谋势,很可能会劳而无功。
后来,董仲舒被武帝任命为江都易王之相。易王是武帝的哥哥,一向骄横无比,恃勇好斗。董仲舒每每劝谏易王说:"为王者重在仁德服人,何必以勇力示人呢?自古勇不胜仁,此乃大势,王爷不知不察啊!"董仲舒又以古时事例详加解说,用心劝导,终使易王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