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叶惠儿想不透,那分别与吴敬梓相差十来岁的程晋芳和他族伯程廷祚,为什么也都跟这既疯癫又痴狂的穷秀才忘年交到这般深的地步。她只能想透丈夫何以能成为岳丈大人的忘年棋友。
据有关资料介绍,程廷祚是先于侄孙程晋芳成为吴敬梓忘年好友“至契”的。程廷祚原籍安徽新安(今歙县),其曾祖时家迁居金陵,其祖父入清以后便弃了举业而经营盐业,家业逐渐丰裕,但仍热衷以文会友,并建紫阳书院,崇祀朱熹。其父也一生未曾出仕,家道从此逐渐中落。程廷祚受其祖父辈影响,轻视官道,重视学业著作,其出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比吴敬梓大十岁,自幼颖悟过人,十四岁便有千余言的《古松赋》问世。当时的大学者洪嘉植认为他“必为儒宗”,因此,程廷祚“遂肆力诸经,毅然以圣贤为归,不依傍门户,而能通汉宋之症”(《金陵通传》卷二十九《程廷祚》)。程廷祚二十三岁时就与北方大学者李塨有交往,说自己“少好辞赋,亦为制举文,其于学术之是非真伪,未有以辨也”。李塨称赞廷祚的“议论辉光,肆映如伟炬烛天”,认为自己的学说有了传人。程廷祚三十岁时,六十二岁高龄的李塨南来金陵,两人见面论学。这一年二十岁的吴敬梓正经常在南京、安徽、江苏之间往来,因同为安徽籍人士的关系,得以多次与程廷祚相聚。受程廷祚影响,吴敬梓后来也受到颜、李学说的影响。而颜、李学说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反对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程廷祚在《上李穆堂论书院书》(《青溪文集》卷九)中曾专门论述八股科举的弊病。同时程廷祚对于《诗经》美刺诗的见解,也对吴敬梓产生过影响。程廷祚著有《青溪诗说》,吴敬梓也著有《诗说》。程廷祚认为,美和刺都符合诗教,对贤明君主,当可作诗美之,对昏乱之主,更可以诗刺之,而“诗之本教,盖在于是矣”。他更主张刺之的目的仍在于救之,说“若夫诗之有刺,非苟而已也。盖先王之遗泽,尚存于人心,而贤人君子弗忍置君国于度外,故发为吟咏,动有所关……诗人自不讳刺”(《诗论》六)。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采取了“刺”的手法,就与此有关。程廷祚毕生致力于经学研究,除诗文以外,其他著述甚丰,曾与吴敬梓同时被荐举博学鸿词科试。后来,吴敬梓卖掉秦淮水亭,搬到偏远的新居,与程廷祚的居所更近,因而两人交往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