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因“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受审,在作为定案准则的《胡风反革命集团三批材料》中,张中晓被说成是最反动的分子。他的一些直率言词,被解释作具有特殊的"反革命敏感"。这种说法经过大肆渲染,"张中晓"已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
1956年肺病复发,被允许保外就医,回到绍兴乡下,生活极端困苦。病中写了大量的思想笔记。
1966年逝世,殁于盛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胡风平反,1980年9月,张中晓也得到彻底平反;他的生平和文学才能得到文艺界、出版界的公正评价。
据原上海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耿庸回忆张中晓早在18岁的时候,就仿佛对自己的一生早有预感似地,为自己戏拟了一个墓志铭:会稽人张中晓,认真活过、读过、写过、爱过、恨过、在还很不愿死的时,死了。
一年、三年、三年又三年、十年……张中晓的最后十年是在“没有”与“孤独”渡过的;友情、爱情、收入、健康……这些他没有,他有的是饥饿、贫困、病魔苦难、孤独、无助与思考。
张中晓把他的下榻一隅叫做"无梦楼”,《无梦楼随笔》也因此得名。
第一部:《文史杂抄》
序
本册始于丙申秋幽居开始之日,终于辛丑夏秋之交,计五易寨暑,三经删订,因杂观群书,遂抄摘斯篇。掇拾贯穿,无所不记,拾彼枝叶,以馈贫粮,虽芜秽之冥索,亦感触之所致也。其间中辍于戊戌之大病,数废于心事之浩茫,断条零章,遂无一贯之线索可寻矣。今日翻阅,顿觉怅惘,盖韶光之既逝,而学殖之荒冗,纵有情之可恕,岂己躬之所愿哉。壬寅春社日书于无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