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生活越来越趋于商业化、感官化、世俗化的时代,对金钱、物欲、享乐的过度追求已经代替了精神的静思与享受。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教育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理想而沦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工具,培养有德性的人已经处在教育之外了,所以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甚至是一种“去人”的教育。社会为了经济发展、学校为使受教者能够有就业的资本而使教育逐渐成了“职业教育”;家长为了让儿女能够成为上等人而使教育成了“进身教育”;学生为了有一个好的职业和好的收入而使教育成了“有用教育”;就业率、升学率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过高期求,又使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促使教育成了应试教育、媚俗教育、随波逐流的教育,教育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本真,没有了自己的追求——如果还有的话,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样的教育如何能够成为“立国之本”?李慎之先生在1994年曾提到美国一本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杂志上一篇文章作者发人深思的话:“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是自性危机”,“中国人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2]我们的教育是否也正在失去它的“自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