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精心塑造了以柳瑞芬为代表的一批崆峒人的生动形象。小说名字为《崆峒人》,它有意或无意地引导读者去追寻,崆峒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性格和气质?他们与生活在其他地区的人们有什么异同?可以说这部小说写作的基本目的,便是要通过文学性的书写来回答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如同孙犁先生写出了质朴、善良的白洋淀人,老舍先生写出了风趣、幽默的皇城根下的人,柳青先生写出了勤劳、坚韧的渭河边上的人一样,王韶华也试图在这部小说中写出忍耐、自强的崆峒人。用文字给崆峒人画像或者塑型,这其实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定位,同时也是一种创作上的野心,没有厚实的文学功底是做不到的,作者有这样的一种自信,因而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宏大的构思与经营。于是我们从作者的描述中看到,小说以柳瑞芬一家数代人的命运变迁为主线,主人公柳瑞芬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也可以看为是无数个崆峒人的代表。尽管柳瑞芬遭受了生活无数次的打击,人生遭遇实在令人唏嘘感叹,但这样一个弱女子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她没有向邪恶低头,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心中的理想追求化为对“崆峒金果”的开发,从而在造福乡亲这一崇高的事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同时也将生活的苦难升华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柳瑞芬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反映出作者具有广阔的生活和创作视野,尤其是对时代特征具有十分准确的把握,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而反映出丰富的社会内容,给读者以无限的启发和遐思。当然,我们从这部小说中看到的,不光是柳瑞芬一家数代人的人生际遇,还有一起生活在崆峒山下的其他人,例如中学老师赵志文、市上领导白雪、单位负责人吴明达、果树专家李教授、泼皮无赖冯狗娃、柳瑞芬的女儿柳萌等,这些人当中有高尚者、也有卑鄙者,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有权高位重者,也有处于底层的人们,无论是什么人,作者都将细腻而冷峻的笔触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通过描写人物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发出了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叩问,从而揭示了人为什么活着的哲学意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相关影视:抗战片《绝杀》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