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当金融创新越演越烈后,投资银行的性质就开始越来越像一个高级赌场了。以查德·富尔德为代表的金融巨头设计出了一个个美妙的金融奇思并将其实施,催生出了一个个市场奇迹。也许正因为此,投资银行是一个“一本万利”的行业,促成一个10亿元的兼并,估计它得拿走1个亿,但它付出的就是几个所谓高智力的策划和评估,最多拿点钱买点股份撬动撬动。在创新的招牌下,在巨额高利的引诱下,投资银行当然满怀激情,不遗余力,甚至铤而走险。
其次,次贷危机爆发前,查德·富尔德所领导的雷曼兄弟大肆盲目利用“证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杆率结构性产品追求投资银行式收益,其他银行也随之效仿,整个金融业都沉浸在高杠杆率带来的财富盛宴的欢欣之中,而忘却了金融创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市场泡沫终会破灭。
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尽管金融机构对次贷衍生产品建立了精巧繁杂的定价和评级模型,但面对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突然逆转的实际情况,模型的前提假设和市场现实风险严重偏离,导致风险定价功能失效,从而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并通过“羊群效应”传导放大风险,最后酿成了全面性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实际上就是过度扩张信用的产物。各种信贷大肆扩张,置实际承受能力于不顾。它在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时,也在刺激着贪婪与投机的欲望。而查德·富尔德作为这种贪婪游戏的主要制定和参与者,理所当然地成为贷款与信誉两者默契破裂下的首犯和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