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主将谭廷襄等人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
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答应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作为通商口岸;外籍传教士可以进入内地自由传教;外人可以自由往内地游历和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国赔款白银400万两,对法国赔款白银200万两。
在此之前,俄、美大使利用“调停人”身份,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获得了与英、法几乎一样的特权。
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人查勘以前未明定的边界,以便日后解决,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恐惧,他特别不愿意接见洋人,命令桂良交涉修改《天津条约》,一定要取消大使驻北京的条款。英法方面拒绝改变《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求大使进入北京换约。桂良只好拖延推诿,西方侵略者又开始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