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政变
1954年6月16日,阿根廷的一支海军部队发动了反政府叛乱。叛军将军舰开进首都港湾,并炮击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时,阿根廷劳工联合会曾号召工人起来反抗,保卫庇隆政府。然而,庇隆政府却让工人放下武器,各自回家。庇隆政府一方面害怕引起全军叛变,另一方面又害怕民众积极参加同反动派的斗争会加强民主力量,破坏统治阶级的地位。由于庇隆政府犹豫不决,使叛军趁机向政府发动新的进攻。
1955年9月,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反政府活动和叛乱。9月16日,在科尔多瓦卫戍司令洛纳迪将军和巴拉格将军、阿拉纳上校以及罗哈斯海军上将的领导下,趁机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统治阿根廷9年的庇隆政府。9月20日,庇隆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逃上炮舰“巴拉圭”号避难,先后到巴拉圭和尼加拉瓜。9月22日,成立了以科尔多瓦卫戍司令洛纳迪将军为首的临时政府。同年11月,改为由阿兰布鲁任临时总统。
但是,阿兰布鲁上台后,更加明目张胆地维护统治阶级、美国垄断组织和天主教反动派的利益,阿根廷的政局没有明显好转。
点评:
每一起军事政变都有其复杂原因。这次军事政变是国家政治、经济危机的总爆发。庇隆执政初期,对民众、工人采取的小恩小惠曾得到部分人的拥护,可随着世界局势变化的影响,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大大地促进了阿根廷工人运动的发展。于是,潜在的矛盾就日益显露出来。工人开始报怨政府,并举行罢工运动。对此,政府不但不采取安抚政策,反而镇压与屠杀,这就激起民众更强烈的反抗。于是,一些反动势力便乘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政变发生时,庇隆政府因害怕民众,致使政变势力得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执政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需要为民众谋利益,一切为民众利益着想,遇到危机和困难依然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同时要相信民众的力量,否则执政者便可能就是庇隆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