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人际交往素质与修养”与儒家倡导的“仁爱”理念相一致。“仁”是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就是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同情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真正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孔子还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要求人与人之间心怀仁道情感,相亲相爱。孟子提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故爱人、敬人最终获得了被爱和被敬的结果。
最后,“人际合作的行为品质”与儒家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理念相一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儒家强调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它要求人们视人如己,用自己之心去理解、推知他人之心。这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是做到各得其所的最重要的道德思想基础。也就是采用将心比心、以己度人的逻辑方法推测别人的心理要求,运用推己及人的逻辑处理方法来处理人际间的合作关系,才能彼此协作长久。[14]在以上这些维度中,以对他人的“仁”的情怀最为重要,“仁”处于核心地位,而“仁”要通过实践“忠恕之道”来实现。“忠”是“尽己之心为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再加上“诚信”这一基本态度,就构成了中国人修养自己、诚待他人的理想及指引,约定俗成后成为“礼”及规范,“义”则用于节制可能走向僵化或异化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