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上了战场的管仲充分发扬了贪生怕死的精神,冲锋在后,撤退在前。身边的战友都看不起管仲,朝他翻白眼。鲍叔牙却为管仲打抱不平,他告诉战友们,管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忍心家中老人无人赡养。
后来管仲一直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的确是管仲生命中的贵人。
社会是所大学,管仲在这所大学里,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生活不易、友情珍贵,社会经验得到了极大提高,而这些很多在书本上是没有的。作为社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管仲充分明白一点:老百姓生存艰辛,如果自己以后成为政策制定者,绝不能像那些上层贵族老爷们一样,撅着屁股、拍个脑门就去施行政策,不管百姓死活。
管仲更明白,在那等级森严的春秋时代,能助他上位、施展才华的必须是响当当的贵人。管仲能当上齐国相国,除了老铁鲍叔牙力荐之外,没有天子二守的赏识,也是不可能的。
在管仲为天子二守卖命,潜伏在公子纠身边的那些岁月中,天子二守通过对管仲长期考察,认为他头脑聪明,做事手腕灵活,并且没有政治根基,容易掌握,对自己忠实可靠。让管仲代自己作为齐桓公身边的政策决策者,天子二守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