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陶研会决定,由陶研会带头,联合省教科所,福州师范和师专选择一所九年制的学校(暂定福州市王庄学校)进行教改试点。办成科研、教学、生产、社会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包括办社会大学和扫盲)相结合的学校。试点方案已拟就,也取得王庄学校的赞同合作,一俟有关领导单位批准,即可在1986年秋季开办。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曾尊称陶行知先生为“万世师表”,是十分确切的。我认为在当代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要全面地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以陶为师,首先要学习陶先生“爱满天下”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胸怀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教育事业的无私的伟大精神。只有以他的胸怀和精神为榜样才能学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
[1] 原载《陶研通讯》,1986年第1期。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著述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等。
毛泽东对陶行知的了解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恽代英的来信,信中介绍陶行知农村民办教育经验,引起了对农民和农村问题高度关注的毛泽东的重视。1936年9月18日,毛泽东给陶行知等人写信,对陶行知等“抗日救国的言论和英勇的行动”,表达了“全体红军和苏区人民对先生们发生无限的敬意”。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陶行知与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郭沫若等人赴机场迎接。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在上海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毛泽东闻讯后,当天即给陶行知家属发去唁电:“惊闻行知先生逝世,不胜哀悼!先生为人民教育,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忽闻逝世,实为中国人民之巨大损失,特电致唁。”8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挽词,赞誉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8月11日,延安举行陶行知逝世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撰写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此后,毛泽东专门致函陕甘宁边区政府,提议拨款边币三千万元作为“行知奖学金”,专门奖励边区小学教育研究工作,将延安中学改名“行知中学”。可见,毛泽东在共和国成立之前非常重视陶行知及其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