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社会进步潮流,它主要是针对思想界空疏禅化的学风而兴起的,“崇实致用”是其基本特征。随着实学思潮的勃兴,一批杰出学者云涌而起,他们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反对空谈心性,提倡实事、事功之学,并把学术研究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
程朱理学作为明朝官方统治哲学,造成文化领域的沉闷和荒芜。明代中期阳明心学的兴起,使明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传统经典和观念中的偶像和权威消失,人的价值、人的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注意和强调。然而,随着王学的分化,王学末流空疏无用学风的泛滥,逐渐出现了对这种学风的批判和抵制,而这种批判和抵制在晚明又往往表现为向程朱理学的复归,尽管这不是历史的倒退,但这种“复归”倾向影响到晚明文化领域,却促使复古意识的萌动。万历年间,明代文学的复古浪潮高涨,文坛“拟古”、“范古”之风十分盛行。学术思想领域,其研究重心也重新从《四书》转向《五经》,使经学本位意识增强。晚明以张溥、张采、陈子龙为代表的复社名士,针对“士子不通经术”之风,从学术“务为有用”出发,提倡以通经治史为内容的“兴复古学”,主张以考辨的方式,用实证的标准,树立务实、公正、客观的学风。晚明这种知识走向,不仅代表着对经典文献的新解释,而且是思想领域的重要变革,出现了宋明理学向汉学转变的萌芽,考证方法越来越受到青睐,这对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倡导“经世致用”、“音必证实、言必切理”的重实践、重实证的学风以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