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此时朝中的情形又如何呢?新继位的宗训,年幼无知,自然不能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军国政务,完全交给大臣们处理。世宗去世前,加枢密使魏仁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范质、王溥军一道辅助宗训,使周氏王朝代代相传。但魏仁浦出身小吏,不是科班出身,难孚众望。范质、王溥“忠厚长者”,只知清廉自持,循规蹈矩,照章办事,从个人品质上可说是老好人,但却不能在变乱中力挽狂澜,在政权危机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勇气和能力挺身而出,安邦定国。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时人们对赵匡胤的举动并非毫无觉察。谏官郑起看见赵匡胤久掌禁兵,“有人望,乃贻书范质,极言其事,质不听”。杨徽之也曾“言于世宗,以为上(赵匡胤)有人望,不宜典禁兵”。但周世宗很自信,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只要自己在世,赵匡胤绝不敢有非分之举,同时,赵匡胤曾是自己的“患难兄弟”,又是自己一手栽培和提拔起来的,绝不会做忘恩负义之人。当然,更重要的赵匡胤本人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极善于掩饰自己,终于骗取了周世宗的信任,因而对于赵匡胤不利的逆耳忠言,自然难以被周世宗相信。下面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