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新文学的初创
从《新青年》创刊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十余年中,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新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人物如鲁迅、刘半农、胡适、郭沫若、郁达夫、冰心、朱自清、王统照、闻一多、徐志摩、叶绍钧、丁西林、周作人等人,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主将。他们的作品或志在唤醒民众,或抒写情爱,或表达伤逝,或抒发叛逆精神,风格不一,内容也各不相同。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唤醒民众、启发民智的启蒙文学成为时代的主流。新文化运动本身便是一场现代思想启蒙运动,它用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奴化人格和宗法礼教,用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张扬理性,构建新的思维方式,努力把广大民众从封建蒙昧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新一代文学家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时代脉搏,实现了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一次飞跃。它以唤醒国民灵魂、建构新型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为己任,以广大下层劳动群众为主要启蒙对象,以反蒙昧、反守旧、反奴化、反迷信为主要任务。它发展和成熟的基本标志是鲁迅的小说和杂文创作。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02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在留学期间,受日本军国主义的刺激,开始思考国民性的问题。关于国民性的思考,赋予鲁迅的小说、杂文以光彩夺目的理性之光。他坚定地认为文学“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他自觉地“取材”于“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热情地呼唤:“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时候早到了”。他的创作,也因此而成为启蒙文学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