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恰在这个节点的前后,那个将大唐盛世一举打断的破坏之王也恰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开元二十七年(739),有人告发安禄山的恩公兼义父张守珪,打了败仗却谎报为大捷。张守珪为此丢了官,安禄山的保护伞也便突然消失了。按照官场上的老规矩,一位领导一班子人,安禄山身为前领导的心腹,很大可能会被继任者率先列入打压及遣返的黑名单。安禄山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他已经提前想好了对策,买通了来视察的河北采访使张利贞,并在其帮助下从李隆基那里获得了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兼顺化州刺史的职务,摇身一变成了一州的最高长官,自此在河朔地区的官场上彻底站稳了脚跟。
但公道地讲,安禄山逐步做大并不能完全怪在张守珪以及贪污受贿的张利贞身上。即便安禄山成了节度使,仅凭营州的那点兵也掀不起大风浪。更重要的是,当时大唐的节度使编制已经满了,这八位干得都还算称职,至少短时间内没有让安禄山上位的机会。
可是没过多久,安禄山就成功上位了。
天宝元年(742),朝廷决定增设平卢节度使一职,专职负责镇抚室韦、靺鞨,安禄山凭借着长年同东北各部落的交往经验及众多官员的联名推荐,得以出任第一任平卢节度使。
这些所谓的推荐自然是安禄山长时间公关送礼的结果。自李隆基即位以来,反腐惩贪的力度很大,监察系统的工作效率也很高,基本上是到了早上收了钱,晚上就会听到敲门声的程度。所以除去那些不怕死的,绝大多数官员还是比较自律的。但是到了天宝年间,昔日的情景已然不复存在,因为制定这一切制度的那个人先发生了改变,李隆基的注意力已然不在国事上了,而吸引走他注意力的正是我们熟知的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