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作为中央情报局的一员,我可以从事一些在其他地方无法做成的事情。于我而言,这份事业的唯一魅力即在于此。既然我在中情局的任务只剩下了蹉跎岁月,那么所有的工作热情也就烟消云散了。很明显,虽然局里近年来也补充了不少新鲜血液,但是,这个单位的机制和氛围早已僵化不堪了。中情局高层可能觉得:经过几个月的工作锻炼,任何新员工都能立即变身情报专家。本人的经历可以证明:如此想法,只是一厢情愿。而且,在好些情报领域,中央情报局已经和先进水平相去太远。其实,局里也曾投入精力,追求所谓高新科技和设备。不过,待到真正投入使用,这些技术往往早已过时。受困于此,我等情报分析人员很难发挥全部的潜能。我离职之后,局里的“情报主管”也改了名字。当然,“分析主管”的名头,并不会带来多大改变。说来,中情局的各项官衔、术语和准则倒是经常变来变去。可惜,局里的工作方法却从始到终陈旧如一。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场大灾难。而我,也在这出“灾难”当中扮演了一个小小角色。工作期间,我和我的同事都是满怀惭愧。首先,美国的国际形象大为受损;其次,许多从军的青年男女要么横死沙场,要么带着身心创伤回到了各自的家庭。至于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更是让人哀婉同情。我还记得,2003年10月,自己第一次踏上伊拉克土地时的一幅场景。那时,我离开机场,搭上汽车,准备前往某地。司机和我都看见,一群孩子在“共和国宫”边的大街上嬉闹玩耍。“他们的未来,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司机表示。“但愿吧。”我心中默默地想。美国司机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