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庄子的学说的资料,有现存的庄子三十三篇(39),大别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据说其中内篇七篇是庄周的手笔,此外的是后学附加的。但是仔细地一研究,内篇中也很混杂了新的文章,哪一些是真正的庄周的学说,实难判断。但广集先秦著述中品评庄子的话来推究,庄周学说的中心是齐物说及全性说,前者在《齐物论》篇中论述,后者在《养生主》篇及《逍遥游》篇中论述,所以,把这两点当作庄周的思想是很适当的吧。
庄周的齐物论,是继承田骈的贵齐说的,田骈把生死古今看作齐等,庄周也记载着相同的思想。田骈是齐宣王时代居于稷下的学者,庄子稍后于田骈,似乎不曾去过稷下,但田骈也于晚年离齐赴薛,薛与宋很近,庄周受田骈的影响,是在田骈移薛之后的事吧。
据《齐物论》篇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但是人们都不明白这“为一”之理,常常差别万物,争是非真伪,这是完全因为“道”隐而不明,“言”则流于浮华而不尽真理的缘故。所以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这便是,是非真伪的差别,所以显现出来,是因为不见全体,而执着于一局部的缘故。天地间的万物,是互相因地存在着的,所以可以说“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而且,这不单在空间的方面互相依存,在时间的方面也是相因的,因此,在这里叫作死,在那边叫作生,不能不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切现象,都是如此地在空间的及时间的两方面相因地存在着的,所以,万物是成为一个体系而存在的,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因此,把这个和那个分离开来,加以是非然否的批判,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