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alt="" src="../Images/image296-1.jpg" /]
图4-1 白杨岛上的卢梭墓,1778年
祭奠者的日记或回忆录中出现最多的词是“泪水”,女人流泪,男人也会。斯塔尔夫人在墓前踱来踱去,流着泪沉思;《秘密文学通信》(Correspondance littéraire secrète)的主编麦特拉(Louis-Fran?ois Metra)在游览时发现同行的人与他一样,“眼中噙着泪”。[12]1778年8月,《秘密通信报》上有一个人的朝圣经历:“我踏上白杨岛后,心情是多么沉醉,既感动又仰慕,泪水在眼里打转,与我一道的人心情皆如此。”[13]革命时代,卢梭是美德、平等与自由的圣贤,祭奠者的心里因此会有面对宗教殉道者时的托付感与敬畏心:
我们迈着颤巍的脚步走到墓前,活跃的感受以多么大的力量控制着我们!那是怎样的感受,怎样的热情!靠着墓地旁的白杨树,我们向那块大理石,向那人中豪杰的棺椁,投去渴慕的眼神,懊悔、友爱、痛苦、仰慕……五味杂陈,还有眼泪。[14]
在瞻仰风潮中,缅怀诗歌一首接着一首,措辞随意,多是有感而发,不像中世纪的十四行诗那样讲究韵律和格式,但情感更真实。1783年,克罗茨在那里半月有余,每天记录自己的行程和观感,还写了首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