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从北头进入刘家胡同,看右手边的第一个高门大户是刘和一的家,刘和一即刘和胜的大哥;第二个高门大户是刘和定的家,刘和定即刘和胜的二哥。第三个高门大户是刘家的祖传豪宅,是方圆几十里地有名的刘家大院。刘和胜的父母就住在这里。
自从刘姓祖上立起三里庄子,到刘和胜父亲刘玉玺这一代,刘姓人已经发展成为族门大户。刘玉玺从小脑袋瓜子灵活,善于算数,十几岁上就当起了账房先生。到他从父亲手上接过家业时,才二十来岁。他善于经营,精打细算,管理家业井井有条。他在县城开办有钱庄、当铺、马车店、运输队、大酒店,生意兴隆,家族势力日益壮大起来。家大业大富裕之后,庄里孩子不能读书的困窘却始终困扰着刘玉玺。如果办学仅凭自己家的财力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多年如一日,想扩展生意继续做大做强,仅靠三个儿子远远不够,确立的远大目标根本不能实现。但从家族中挑选了几个精明强干的帮手进行培养,没有能胜任的,不是对生意不感兴趣就是没有文化不愿意学。自己年纪大了总也力不从心,深感族人没有文化的害处。治根先治本,后来,他为彻底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亲自登门探望亲家公——本村王家族长王善举,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商议联合建一所私塾。王善举一听乐此不疲,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王善举家大业大,是桓台地面上有名的大财主,主要靠地租为业,土地远在周边的黄桑店、旱码头、乌河等地。家族里还开办有大染坊、糖坊、油坊、钱庄、面粉厂等副业。王善举也是一位怀有正义感,善于做公益事业的开明老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