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从“等贵贱、均贫富”到“天朝田亩制度”——劳苦大众的民生梦
2000多年来,广大劳苦群众为了争取基本的民生权利,不屈不挠,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反压迫、争民生的英雄史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他们在斗争中要求实现一个“等贵贱,均贫富”的理想社会,以至强烈地向往财产公有、人人劳动的“太平”世界。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大劳苦大众没有起码的民生条件,过着非人的生活。繁重的徭役,封建剥削与掠夺以及严刑峻法,广大劳苦大众时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此,人们首先要求起码的生存和人身权利。这种权利,最初表现为一种“太平”的梦想。而“太平”思想是通过宗教教义模糊地折射出来的,“太者大也,言其积大如天,无有大如天者;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无复不平”。“大者,天地能覆育万物,其功最大;平者地也,地平然能养育万物。”[13]所谓“太平”,就是最大的生产和“均”等的劳动、平等地享受这一最高法则,这个自然法比之于天地覆育万物的大公无私。
秦末农民陈胜、吴广在饥馑和完不成徭役处于被斩首的死亡威胁下,揭竿而起;两汉之际的樊崇“以饥馑相聚”,都是为了民生权利的基本保障。东汉末年农民领袖张角在十几年中传布“太平道”,率领“众徒数十万,连接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14]。张鲁在汉中传布“五斗米道”,东晋的孙恩、卢循,晋武帝时的陈瑞等,都以道教的“太平道”为号召,领导农民为争取民生权利进行反抗斗争。他们在争取生存权、人身权的同时,还要求财产共有,人与人之间平等,人人同等劳动,废除特权阶级的靡费,撤除直接压在他们头上的各种大山。这种“太平”思想,类似于恩格斯所说的原始的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狂暴空想。但是这些农民起义领袖并没有将“太平”梦想停留在简单的宗教教义上,而是希望建立起“天国”,将“太平”的梦想付诸实践。他们实施“义舍”制度,在路上设置亭站,行路的人可以“量腹取食”。他们主张人人平等,就是要人人平等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