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宁殿弼。白朗小说创作简论[J].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42—43。
[3] 曹国昌。五月的鲜花——论白朗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魏思佳。暗夜里的抗争——论白朗的小说创作(1931—1945)[J].名作欣赏,2015(24):5—6。
[5] 王心颖,陈永禄。野性的抗争与奔放的激情——试论东北精神对白朗早期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2):118。
[6] 吴璇。“东北女作家中的拓荒者”:白朗在伪满洲国——以《大同报》《国际协报》的文艺副刊为中心[J].现代中文学刊,2015(6):65—66。
[7] 李春林。抒写苦难,书写光明——论白朗的文学创作[J].鸭绿江,2014(8):90—91。
[8] 宁殿弼。白朗小说创作简论[J].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42—43。
[9] 贾慧。坚守与成长——白朗作品论[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二、艺术情怀
白朗一生作品颇丰,其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也令人惊叹。就白朗个人而言,她的著作有着独特魅力,散发着她独有的艺术感染力。身为东北作家群的一员,她的作品又有着东北作家的共性,“体现着东北地域文化特征”[1];身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代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必然又蕴含着女性视域与言说的共性。白朗的创作秉承严谨的现实主义原则,用朴实、清淡又平易的语言,如实地描绘山川林水等自然风貌,如实展现广阔的社会风情,又如实地探求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构建人物的心理世界,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构成一幅犹如自然一样清新、一样真实的艺术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