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原本也算是大户人家,但是到冯国璋这一代的时候已经逐步走向衰落。冯国璋七岁的时候在故乡的私塾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十二岁的时候,冯国璋又改到外公家附近的书院读书。这时的冯国璋本性聪颖,学习成绩出色。冯国璋的堂叔冯甘棠非常喜欢自己这个聪明的侄子,于是出资赞助冯国璋到保定的莲池书院去进修。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冯国璋所接受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与封建社会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
而“书生持兵”日后也成为直系军阀一道独特的风景,不论是早期的冯国璋,还是后期的吴佩孚、王承斌、卢香亭等,乃至学历最低的冯玉祥,也深受感染,成为爱国名将。而直系将领的文人出身,也从一个方面映衬出当时民国军界的普遍现象,与其说民国是“武夫当国”,不如说是“儒将当国”。文人将兵,总是要“先礼后兵”,这礼也是明的暗的一起来,所以“礼”罢了往往也就没有什么动兵的力气了。难怪当时外国人讥讽,民国军阀们的战争是靠烟土和银元在打。
因此,不得不对冯国璋这段私塾生涯进行一番推敲,在私塾里,冯国璋学到了什么呢?至少有三样东西对他日后是非常重要的:一、文人的风骨。二、文人的性格。三、文人的计谋。文人的风骨,也就是冯国璋的坚强与柔弱,他由一介布衣投身戎马,数十年仕途起伏不能说不坚强,但当他在蚌埠面对倪嗣冲的顶撞时也显得有些柔弱;文人的性格,也就是冯国璋的传统与革命,他是聂士成和袁世凯的幕僚,是镇压义和团和革命党的铁血派,但日后又是推翻帝制的急先锋;文人的计谋,也就是冯国璋的忠诚与圆滑,他是“不知有大清朝,只知有袁宫保”的代言人,但又是覆灭袁世凯帝梦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