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巡视中看到官、民生活富贫两极相差悬殊越来越大。前文说过,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大量蠲免钱粮、赈济灾荒,民生应当有所改善。但实际上小民很少得其实惠。康熙三十八年(1699)二月至五月,康熙皇帝在第三次南巡时,发现浙江百姓“生计大不如前”。在他看来,旧欠已尽行豁免,灾荒已普遍赈济,百姓应比过去丰足。为何反不如从前呢?经调查研究得知“皆因府、州,县官私派侵取,馈送上司”;或上司“因事借端索取更甚者。至微小易结案件,牵连多人,迟延索诈者甚多。此等情弊督抚无有不知,乃不厘剔察参,反将行贿官员荐举,廉正官员纠劾,以致民生失所”。回京次日,康熙皇帝向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官针对上述情况,征求解决办法,他语重心长地说:“若各省督抚俱体朕爱民至意,实力奉行,自然吏治澄清,万民乐业。科道不畏人,不徇情,能将不肖官员察访纠参,则有司亦知忌惮。今作何永革横派,严禁贿赂以察吏安民,尔等会同确议具奏”。大学士等遵旨会议,并经康熙皇帝批准,发布谕旨:督抚必须“洗心涤虑,正已率属;凡有贪污害民官员,不时查参;地方应革积弊,尽行革除。如该督抚仍照前因循,专恃虚文塞责,徇庇属员,或被科道纠参,或被受害人首告,将该督抚等一并从重治罪”。此类谕旨,以后不止一次发布。如此看来,康熙皇帝确认民变的根源在官,而不在民。
相关影视:印度超人救美女的电影叫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