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并通过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2009年,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400万,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5]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3.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1977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吹响了号角,中国由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扩招,促使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截至2009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4.2%,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规模居世界第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高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高校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不断创新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自然科学成果层出不穷,高校专利成果逐年攀升。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全国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高校,成为国家理论创新和决策咨询的思想库、社会文化建设的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