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果那女子不中意,就将那男子打来的果踩烂。在踩烂果的那一瞬间,女方的女伴就向那男子投去了取笑的目光,而那男子的男伴就“呼”的一声,也发出了一阵取笑的哄喊。那男子脸红红的,只好摇摇头,无奈地跟着苦笑。
谈成了的那对,回来后就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做农活也就心猿意马的。夜里,女的就根据上次暗中测量到的那男子脚板的长宽度,给那男子做布鞋。做了几夜做成了,就将两只鞋的线头联结起来放好,等下一次圩日带上,再送给那男子。
见者有份
见者有份
一年四季,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相似的,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平常的。只有遇到什么喜事,什么节日,日子才变得有了色彩,有了激情。
所以,乡下人对办喜事、祝寿、过年过节都尤为重视。尤其是办喜事、祝寿,能把亲戚朋友请来的都尽量请来。筵席就摆在家里、房前屋后,若是还不够摆,就在隔壁邻舍的家里摆。少的十桌八桌,多的几十桌。
一大早,主家就忙碌开了。请来了几个亲友,在屋前或屋后的空地上立了几口大锅,烧了水,然后就杀猪杀鸡或者宰羊,洗菜切菜。到了下午,就开始煮饭菜了。这个时候,被邀请的客人也跟着陆陆续续地来了。有的是大人来的,有的是带着小孩来的,有的是三姑六婆一起结伴来的。有些住得远,得走上大半天,鞋面已沾满了泥尘,衣服都湿透了,每一个人都带有些倦意。到了以后,就先向主家问好,然后交贺礼或贺金。这贺礼,有大有小,大到一张新棉被、一床蚊帐,小到一块布料。礼金也不讲究,多少不论,心意到就行了。乡下的小孩,很少出门,也很少见到这样大的场面,所以都是怯生生地扯着大人的衣襟跟着大人走。主家的人见了,就笑着向小孩问话,但都是大人帮回答,小孩只是咬着指头不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