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肯定了关羽知晓《春秋》(亦称“麟史”或者“麟经”)大义,又宣示出正一派托言“关公斩蚩尤”的神异佑民,显示出儒道合流的趋势。从此明廷的关羽崇拜正式走上了儒道合一的轨道。关羽祭祀既然沿此两途开始升温,重心也开始第二次大转移,形成以全国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京师为中心的国家崇拜,并持续影响四百余年,直到清末。
《明武宗实录》卷五载:“(弘治十八年九月辛丑)礼部进孝宗敬皇帝梓宫发引祔享仪注”时,已把关羽庙列为太常寺祭告对象。这次祭礼提升虽然并不引人注目,却为后世皇室供奉打开了闸门。成化年间,礼部侍郎倪岳曾上《正祀典疏》,把很多热门神灵列入“淫祀”,包括梓潼帝君、文昌之星、张天师、大小青龙神、东岳泰山神、北极佑圣真君(真武)、崇恩(萨真人)、隆恩真君(王灵官)、洪恩灵济真君(二徐),甚至城隍神,但却特别声明:
正大之神汉寿亭侯、宋文丞相,俱祀典应祭。[15]
洪熙至弘治期间,关庙一直得到地方官员的维修或者复建,还有词臣学士苗衷、商辂、李东阳,翰林钱福,主管大僚如礼部尚书周洪谟,江南名士如祝允明等,为之立碑撰记。祭祀虽不显赫,却为中明的提升预设了前提。朱棣自北方取得帝位,故立真武为主神。嘉靖则是自南方承嗣取得帝位的,所立重神为谁?按照规制,他出生之锺祥(潜邸)也因之升格为承天府,与应天府(南京)、顺天府(北京)并立为三,即所谓“升州为府,拟两京兆,声名文物,非列郡可比”。[16]只是承天府辟处一隅,地瘠人寡,不足以称通都大邑,故将荆门、沔阳等三个府州归入承天府辖治。关羽殉难之地当阳原属荆门,亦于嘉靖十年(1531)归并入承天府治下。[17]按朱厚熜原拟将其父兴献王陵(后称显陵)移葬北京昌平帝陵一系,以彻底完成转移帝系,以“皇太孙”身份继承大统的愿望。为此他曾专程回锺祥谒陵,进行考察,也是惟一的一次离宫远巡。途中曾经遭遇火灾,被随驾锦衣卫指挥陆炳冒死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