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在《驳特定学区议》一文中,他更为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学的培养目标:“大学是造就学者和领袖的地方,不是剃度和尚的地方。我们要大学培养与国计民生有关系的学者领袖,不要大学培养避世的隐士、出世的僧尼、不知世事的书呆子,我们要学生认识人民,人民认识学生。我们要到民间去的学生,不要到天上去的学生。”
他强调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要有热心的教授;要有好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办学宗旨。1946年初设立的、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的重庆社会大学的办学宗旨,他曾做出规定,这是他借用《四书》上的一句话加以修改而成,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他改写成:“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在1946年1月15日举行的社大开学典礼上,他进一步阐明了“明民德”的含义:“要使人们头脑觉悟,自己起来做主人,自己团结起来,联合起来,要不让公仆造反,要公仆为老百姓服务,去谋求自己的解放,达到捣毁旧的、痛苦的地狱生活,创造新的世界,新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新的人民大学之道,就是社会大学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