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文所述,显然,可能意愿的道德价值依靠用于选择的价值内容的种类,依靠价值所表现出来的价值高度(以客观的秩序)。类似地,它也依靠价值的丰富程度以及价值之间的差异。[38]隐藏在这个因素后的人的道德永远都不可能被自愿的行为所取代,也不会转变成自愿行为形成的结果。[39]
此外,可能性意愿的道德价值还依靠优选(欲求进入中心意愿的领域)的秩序。
原因是,假设欲求(该欲求自动产生,例如,人类感兴趣的所有东西)构成整体混沌(也就是说,内部发生的事总体上产生了机械联想的合并规律,理性的意志和实践理性必须形成一种秩序和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正如康德所做的那样。相反,它描述了,人性的很高的道德立场(内在欲求的偶然和自动的出现)和非形式的价值(即欲求所瞄准的价值)依循优选的秩序,并且这样的欲求已经是实质上形成的意愿内容的综合体——对非形式的价值等级的客观秩序的测量。这种情况下,选择秩序变成了欲求自身自动的内在规则,以及欲求如何进入意愿(以及所有针对不同非形式价值领域的不同程度的意愿)的内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