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域外文化的内传
文化交流常常是双向互往的,虽然对每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文明程度有高下悬殊之分,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更何况与中国比肩而立的文明古国还不止一个,它们都有其独特而精彩的民族文化和文明成果。只有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博采众长,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精髓为我所用,并融入中华民族宏伟浩瀚的文化体系之中,中华文化的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像长江黄河般滔滔滚滚永无止息。
泉州清净寺山门
(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中国与东西方许多国家的文化往来源远流长,仅就东南亚诸国说,汉唐时文化交往就十分频繁。到了两宋时期,域外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像越南的李朝(1009—1224年)兵法于11世纪传入中国,为宋人所用,并在战争中见效。蔡延庆本是北宋一文人,由于学了“安南行军法”,竟在边疆屡立战功,宋神宗对此十分欣赏。[102]像朝鲜的高丽纸、松烟墨经常作为礼品向宋朝赠送,在宋人中有很高的声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毕昇发明的泥活字传入朝鲜后,朝鲜印刷工人在吸收借鉴毕昇的经验后,很快地将泥活字创新为铜铸活字,使活字印刷术进一步发展,并又反馈入中国。又如中国使用的折扇就是宋代从日本输入的,因此宋人称折扇为倭扇。苏辙有诗为证:“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当时(宋神宗熙宁年间),汴京大相国寺中已有这种日本折扇出售。折扇传入中国后,很快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明清两代不少著名书画家在折扇上题诗作画,创作出许多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