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以上道派外,还有些道士道派不明,道术不拘一格者,这种情况正好体现了唐代道派演化融合的趋势。
从这一时期道教发展的情况来看,茅山宗成为道教的主流派,它在教理上受到重玄宗的影响,又吸取了灵宝斋法,融入了正一法,融汇了道教各派。这种情况正好适应了隋唐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53]
第三节 外来新宗教的传播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和发展,除了原有的佛、道二教得到重大发展外,从西亚、中亚和西域各地又相继传来了祆教、景教、摩尼教以及伊斯兰教等新宗教。它们在内地的流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丰富了隋唐五代文化的内容。
一、祆教的流传
祆教,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创立的,所以又称琐罗亚斯德教。该教以《阿维斯陀》为经典,通称《波斯古经》。教义一般概括为“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认为宇宙间有善恶两种力量在进行斗争,善神代表清净光明,恶神喻意污浊黑暗,人们应该从善避恶,弃暗投明。该教以火象征光明,代表善神,而加以崇拜,所以又称拜火教。除拜火以外,还崇拜日、月、星辰。中国人认为它拜天,其神曰“胡天神”,并特为它造“祆”字以代称其神,所以又被称为祆教。有时又连称为火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