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过激的政策,导致几内亚经济发展缓慢。70年代末,杜尔虽然进行了政策性调整,但由于几内亚的“社会主义”带有空想、主观的色彩及其他不利因素, 人民得不到明显的实惠,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惨状:素有“百宝箱”美称的几内亚被联合国排入了最不发达国家之列;独立前粮食产量基本自给,而在独立20年后不得不依赖进口,日常生活用品也离不开舶来品,1981年外债高达15亿美元。国库空虚,官员腐败成风,人民群众的生活朝不保夕,度日如年。1984年1月,一些省份甚至爆发了农民抗捐的流血斗争。
另外,杜尔倾向于个人专制。他在党、政、军内大搞“清洗”,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残酷镇压反对派。他曾锋芒毕露地表白说:“斗争是残酷的,你不镇压他,他就要你的命。”仅1961—1977年间,就在其任命的71名部长和国务秘书中“清洗”了60人。上百万几内亚人不堪忍受政治迫害而逃亡到国外。杜尔为巩固自己的权位,不断加强本族力量,后来专靠其家族势力维持专制统治。1984年前后,全国几乎所有党、政、军各关键部门的掌权者都是杜尔家族的成员和亲信。这些实权人物内部又各成派系,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